2022/06/28

網站記者會元宇宙

本次智慧新經濟系列,邀請到KPMG台灣所加密資產與代幣經濟團隊主持人(也是KPMG台灣所顧問部營運長)謝昀澤。以『元宇宙之下虛擬資產的未來密碼』為題,和我們分享了元宇宙和NFT的概念以及未來趨勢。

謝昀澤營運長用簡單的語言介紹了基礎概念,分享許多有趣的NFT設計,不過同時也強調,新興的虛擬商品未來很可能會泡沫化,但其背後的科技創新與數位化的趨勢不會。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停在商品本身,要學習與重視的是創新的過程、底層的技術或是可能涉及的法規演變等等。智慧經濟或數位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主力,在講求技術研發的年代,將技術結合產業發展是促進未來經濟成長的唯一關鍵。

   

2022/05/13

智慧新經濟系列演講元宇宙

本次智慧新經濟系列,邀請到KPMG台灣所加密資產與代幣經濟團隊主持人(也是KPMG台灣所顧問部營運長)謝昀澤。以『元宇宙之下虛擬資產的未來密碼』為題,和我們分享了元宇宙和NFT的概念以及未來趨勢。

謝昀澤營運長用簡單的語言介紹了基礎概念,分享許多有趣的NFT設計,不過同時也強調,新興的虛擬商品未來很可能會泡沫化,但其背後的科技創新與數位化的趨勢不會。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停在商品本身,要學習與重視的是創新的過程、底層的技術或是可能涉及的法規演變等等。智慧經濟或數位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主力,在講求技術研發的年代,將技術結合產業發展是促進未來經濟成長的唯一關鍵。

       

2022/04/17

黑水虻:拜訪林信仁牧師

林信仁牧師研究黑水虻養殖多年,這次特地南下到台南找林信仁牧師請教黑水虻的知識。

關於黑水虻的幾個問題:

  • 黑水虻本身會不會有味道?

許多分享表示黑水虻的養殖過程中,會有非常刺鼻的臭味。牧師回應:黑水虻本身沒有特別味道,只是通常養料中會加入蛋白質,所以會產生不好的味道。

參訪經驗中,停料的鮮蟲並未散發出特殊氣味,而養料的部分,牧師雖有加入淘汰的雞蛋,但同時拌入當季淘汰果物,使得養料會散發出水果酵素的香氣,使得整個養料相較於純蛋白質的養料來說,味道好聞許多。

  • 黑水虻會不會造成污染?或是生態影響?

黑水虻本身為食腐昆蟲,在食物鏈中處於最底層的昆蟲,許多生物以牠為食,因此林信仁牧師認為即便黑水虻進入環境,也不會造成什麼危害。

參訪經驗中,黑水虻的養料盆中雖然沒有蒼蠅出現,但是因處理養料等許多人工的過程中,環境難以維持乾淨,因此蒼蠅還是容易滋生。

黑水忙養殖的困難點?需要什麼環境?

黑水虻養殖環境,適合溫度約在25~40度,濕度則是越乾燥越好。溫度偏冷的地方,除了初期需要加熱燈維持溫度外,開始進食之後會因為蟲體活動而產生熱量。空間部分則沒有限制,但養殖過程因為幼蟲會越來越密集需要翻堆,否則容易因為過熱和缺氧造成死亡。最後,因為黑水虻的食量很大,需要穩定的供應養料。

消化廚餘的能力如何?(就是多少的黑水虻會吃掉多少的廚餘)

理論上,黑水虻從蟲卵到鮮蟲平均重量會增加4000倍,也就是一公克重的蟲卵 (約4萬顆) 所孵化的幼蟲到最後會變成總重4000克的鮮蟲。實際值還是會受到環境、養料內容,或各種變因的影響而有所改變。

黑水虻生長的期程?

從蟲卵到孵化出來約2-3天(罐裝),約經過2天換到綠盆,一罐50公克可分兩盆,再經過2天從綠盆換至藍盆,約莫3天後換到最大的養槽,接著經過7-10天即可成為鮮蟲

       

2022/03/02

都市蚓農拜訪

都市蚓農位於桃園市龍潭區,由朝安大哥和琬曼博士兩人經營。朝安大哥過去研究魚菜共生許久,也嘗試許多有機農法,最終選擇了蚓菜共生的方式。魚菜系統下,菜能獲取的養分非常有限,通常只有氮元素,這樣的結果是,一方面能種植的植物品種有限,一方面是種出來的菜會軟軟的,較不健壯。改成蚓菜後,就改善了上面兩種問題。雖然魚菜和蚯蚓箱是可以互相搭配使用,但發現魚在整個運作中,其實可有可無。

兩人從生態的角度去研究現今社會精神壓力和身體健康的問題,根據琬曼博士的研究,優良的土壤中有許多益生菌,能夠幫助人們對抗壓力和改善健康;另一方面,現在社會面臨廚餘過多處理不及的窘境,而蚯蚓和一些環境中的昆蟲能夠有效改善此狀況。因此,現在主要在推廣各種居家蚯蚓箱,不僅僅是能幫助家庭處理廚餘廢棄物,同時淨化空氣,而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能對人體帶來幫助,現場還有幾件非賣品的傢俱型蚯蚓箱。

另外,朝安大哥也提到國內一些環境政策的詬病。國內各縣市行道樹經常需要修剪,而修剪下來的枯枝沒有進行處理,全部都送往焚化爐,除了造成焚化爐的作業量增加,能源的浪費,燃燒產生許多碳排放,讓蘊含水分的物質進入焚化爐會簡短焚化爐壽命,也使得焚化爐溫度減低而產生戴奧辛。

反觀國外的作法,修剪下來的樹枝會進破碎機,打成木屑後熟成,將這些優質的天然肥料分送給民眾利用於園藝、植栽,抑制雜草叢生,讓土壤更為健康,同時,送去焚燒和堆肥這一增一減的碳排放量,也產生某個程度的差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2022/02/22

參訪淡江中學魚菜共生循環生態系統

初訪淡江中學魚菜共生循環生態系統

2020.10.23

建校於1914年,今年已經是108年的老學校。總務處顧志華主任是建置魚菜共生生態系統的推手,本身是數學專業,在歷史悠久的校園裡是一位對教育充滿熱血情懷的老師。

魚菜共生系統其實是常見的循環系統,並不稀奇,但如何結合校園場域,讓這個系統具有教育價值,就需要一些巧思與創意,其中結合了水循環、生態系、食物鏈與營養鏈的串聯,是一套完整的生命與永續教育。這些系統就遍佈在淡中校園各處,有些在校園角落、有些在校園魚池裡、小橋邊,有些則在校門口的樹林間,有魚、有雞、有鳥、有烏龜、有黑水蠓、有蚯蚓,看完一整套系統的同時,也完整走訪校園的各角落。平時不同科目的老師帶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、計算、討論、操作這個系統的運作,不僅認識了循環、體會了永續,也感受了生命教育的意義。

再訪淡江中學魚菜共生

2022.02.22

一般簡單的魚菜共生,是採用植物的種植槽配合養魚的養殖槽,也因為「魚菜共生」這個名稱,可能多數人會覺得只要植物和魚即可,但其實要真正達到完整的生態循環,僅有這兩個部分是不夠的。

淡江中學在魚菜的部分,是將種植槽、過濾系統,和養殖槽以立體化的形式製作,規模較大或是空間足夠者,系統是可以平面擺放的。除了種植槽和養殖槽之外,也加入許多部分來完整生態循環。例如蚯蚓箱,雞蚓箱,蜜蜂等等,將各個部分的功能以列表形式呈現如下。

淡江中學配合各種課程以及生態教學,因此引進了許多的其它要素,擴充整個生態系。透過下圖可以看到過濾系統所過濾的魚糞,是會放到蚯蚓箱處理,而蚯蚓箱所產出蚯蚓糞和蚯蚓水又會引入種植槽,因此蚯蚓箱也許可以替代過濾系統。如果沒有特殊的需求,就簡單的魚菜系統來說,除了養殖槽與種植槽,應該僅需加入蚯蚓箱或許就能夠形成循環。蚯蚓可以作為魚群的食物,同時也可分解魚糞、生廚餘,提供富含多種元素的蚯蚓糞和蚯蚓水用於培育作物,不過此系統處理熟廚餘的能力會較為不足。

生態循環圖:


   

2021/11/29

智慧新經濟論壇:人工智慧 (AI)

結合人工智慧(AI)已經是當前經濟發展所趨!經濟系在20211130日舉辦了【智慧新經濟】論壇,邀請到善科教育基金會的張善政董事長、淡江大學資工系的張志勇特聘教授、益昇智慧科技公司洪嘉聲董事長、以及睿元國際的江孟軒營運長,分別從理論面、應用面以及政策法律角度,進行了非常精彩的四場演說,將產、官、學加以結合,給校內師生們一場視野的衝擊以及新知的饗宴。

張善政董事長從疫情後的現象切入,探討智慧轉型的過程與難題。提到智慧轉型需漫長的過程,在推動變革上,他認為法律是最主要障礙,無論是資料蒐集涉及隱私,或是行為模式改變導致社會問題,都是推動智慧轉型的難處,因此「技術先走,法律要跟緊且滾動修正」。

張志勇特聘教授以科幻片裡機器人的形象出發,簡略敘述AI的發展與特性。AI具快速專一的學習特性,演變至今,在各專業領域都有機器人突破人類的紀錄。教授提到,在AI崛起的時代,能取代生產力,甚至是創作能力,人們應該思考「為甚麼需要AI?」才不迷失前行的方向。

經濟系第一屆系友洪嘉聲董事長提到,透過數據與訪問,掌握客戶需求,提供準確的服務,才是首要之道。微服務是一大趨勢,透過雲端技術建構的軟體,蒐集多項數據並分析,對於解決複雜問題、跟上創新技術和培養創造力都是一大助力。

江孟軒營運長以自家產品INVOS和麻布記帳說明數據的蒐集、應用與功能。消費者使用INVOS整理消費單據、記帳,INVOS則幫助消費者準確記錄生活支出並統計與分析,同時能提供企業商品消費即時數據,進行策略調整

       

2021/05/14

鏈經術:區塊鏈與經濟之應用術

經濟系與經濟發展與資安戰略研究中心(現更名為循環經濟與綠色金融研究中心) 在2021年5月14日於守謙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名為【鏈經術】的區塊鏈應用工作坊。此次工作坊邀請到思偉達創新科技執行長鄧萬偉及專案經理黃俊維、研發經理陳炯宏,幣特財經創辦人暨總編輯楊方儒以及ACE交易所行銷經理王鈺琳,分別以「區塊鏈入門」、「臺灣如何發展成為新經濟區塊鏈之島」為題,並帶領實作課程,體驗數位資產爆發力,是一場節奏明快且完整的區塊鏈工作坊,期望能讓同學對未來有更多發想

   

2019/11/25~12/06

區塊鏈科普展與開幕演講:我「鏈」愛了

經濟系在20191125日至1206日,於淡江大覺生紀念圖書館,舉辦區塊鏈科普展。作為一場科普活動,展區的設計上以鎖鏈來呈現區塊鏈的意象,除了用活潑有趣的方式介紹區塊鏈的概念,也與資工系合作,現場發行淡江幣讓同學稍作體驗,並與圖書館聯合展出相關圖書籍。

此次活動也邀請到許毓仁立法委員、幣聖科技吳阮弘總經理、KPMG謝昀澤總經理來到淡江大學進行科普講座,一共吸引將近300位學生聆聽講座。

© 2022, 循環經濟與綠色金融研究中心 (CEGF) 版權所有, designed by UMA 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