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水虻:拜訪林信仁牧師

林信仁牧師研究黑水虻養殖多年,這次特地南下到台南找林信仁牧師請教黑水虻的知識。

關於黑水虻的幾個問題:

  • 黑水虻本身會不會有味道?

許多分享表示黑水虻的養殖過程中,會有非常刺鼻的臭味。牧師回應:黑水虻本身沒有特別味道,只是通常養料中會加入蛋白質,所以會產生不好的味道。

參訪經驗中,停料的鮮蟲並未散發出特殊氣味,而養料的部分,牧師雖有加入淘汰的雞蛋,但同時拌入當季淘汰果物,使得養料會散發出水果酵素的香氣,使得整個養料相較於純蛋白質的養料來說,味道好聞許多。

  • 黑水虻會不會造成污染?或是生態影響?

黑水虻本身為食腐昆蟲,在食物鏈中處於最底層的昆蟲,許多生物以牠為食,因此林信仁牧師認為即便黑水虻進入環境,也不會造成什麼危害。

參訪經驗中,黑水虻的養料盆中雖然沒有蒼蠅出現,但是因處理養料等許多人工的過程中,環境難以維持乾淨,因此蒼蠅還是容易滋生。

黑水忙養殖的困難點?需要什麼環境?

黑水虻養殖環境,適合溫度約在25~40度,濕度則是越乾燥越好。溫度偏冷的地方,除了初期需要加熱燈維持溫度外,開始進食之後會因為蟲體活動而產生熱量。空間部分則沒有限制,但養殖過程因為幼蟲會越來越密集需要翻堆,否則容易因為過熱和缺氧造成死亡。最後,因為黑水虻的食量很大,需要穩定的供應養料。

消化廚餘的能力如何?(就是多少的黑水虻會吃掉多少的廚餘)

理論上,黑水虻從蟲卵到鮮蟲平均重量會增加4000倍,也就是一公克重的蟲卵 (約4萬顆) 所孵化的幼蟲到最後會變成總重4000克的鮮蟲。實際值還是會受到環境、養料內容,或各種變因的影響而有所改變。

黑水虻生長的期程?

從蟲卵到孵化出來約2-3天(罐裝),約經過2天換到綠盆,一罐50公克可分兩盆,再經過2天從綠盆換至藍盆,約莫3天後換到最大的養槽,接著經過7-10天即可成為鮮蟲。

上傳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