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訪淡江中學魚菜共生循環生態系統
2020.10.23
建校於1914年,今年已經是108年的老學校。總務處顧志華主任是建置魚菜共生生態系統的推手,本身是數學專業,在歷史悠久的校園裡是一位對教育充滿熱血情懷的老師。
魚菜共生系統其實是常見的循環系統,並不稀奇,但如何結合校園場域,讓這個系統具有教育價值,就需要一些巧思與創意,其中結合了水循環、生態系、食物鏈與營養鏈的串聯,是一套完整的生命與永續教育。這些系統就遍佈在淡中校園各處,有些在校園角落、有些在校園魚池裡、小橋邊,有些則在校門口的樹林間,有魚、有雞、有鳥、有烏龜、有黑水蠓、有蚯蚓,看完一整套系統的同時,也完整走訪校園的各角落。平時不同科目的老師帶著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、計算、討論、操作這個系統的運作,不僅認識了循環、體會了永續,也感受了生命教育的意義。
再訪淡江中學魚菜共生
2022.02.22
一般簡單的魚菜共生,是採用植物的種植槽配合養魚的養殖槽,也因為「魚菜共生」這個名稱,可能多數人會覺得只要植物和魚即可,但其實要真正達到完整的生態循環,僅有這兩個部分是不夠的。
淡江中學在魚菜的部分,是將種植槽、過濾系統,和養殖槽以立體化的形式製作,規模較大或是空間足夠者,系統是可以平面擺放的。除了種植槽和養殖槽之外,也加入許多部分來完整生態循環。例如蚯蚓箱,雞蚓箱,蜜蜂等等,將各個部分的功能以列表形式呈現如下。
淡江中學配合各種課程以及生態教學,因此引進了許多的其它要素,擴充整個生態系。透過下圖可以看到過濾系統所過濾的魚糞,是會放到蚯蚓箱處理,而蚯蚓箱所產出蚯蚓糞和蚯蚓水又會引入種植槽,因此蚯蚓箱也許可以替代過濾系統。如果沒有特殊的需求,就簡單的魚菜系統來說,除了養殖槽與種植槽,應該僅需加入蚯蚓箱或許就能夠形成循環。蚯蚓可以作為魚群的食物,同時也可分解魚糞、生廚餘,提供富含多種元素的蚯蚓糞和蚯蚓水用於培育作物,不過此系統處理熟廚餘的能力會較為不足。




